Thursday, 27 March 2025

里斯本 貝倫遊

 2025年3月27日

Jerónimos Monastery

清晨啟程去貝倫區 Belém 觀光,利用昨天購買的里斯本卡可以無限制的搭乘公共交通和參觀部分景點。資料顯示商業廣場有15E有軌電車直達景區,如今電車已經改成15號巴士,上車後中途被司機要求下車,要求我們改搭另一路巴士。見此站台上有通告和時刻表,因道路維修,許多公交路線被調整。時間到了但不見車來,向當地居民打探,他們不以為然的認為遲到十幾分鐘很正常。聯想近年在以嚴謹著稱的德國火車也常常誤點,就不要太苛責比較隨性的南歐人啦。抵達貝倫時不到八點,許多景點還未開門,先找當地著名的蛋撻店 Pastéis de Belém 早餐。很好認,地面上大大的磁磚已經顯示了這家開業於1837年的店舖。



蛋撻的起源是當年修道院用蛋清洗滌神職人員的制服,剩下的蛋黃加糖可以製成蛋撻,據傳配方只有少數人知曉。所以,貝倫蛋撻是葡式蛋撻的始祖。八點整店舖開門,店堂分裡間外間還有一個外帶花園的大堂。




四周和走道牆面佈滿葡萄牙傳統的青花瓷磚裝飾,展示着製作蛋撻的工具,還有大幅照片展示蛋撻的製作過程。





我們在裡間就座,點了傳統蛋撻,Bica 咖啡和鮮榨果汁。剛出爐的蛋撻味道確實很好,此前我們也多次品嚐過著名連鎖店 Manteigaria Nata 的蛋撻,新鮮熱辣與擺放較久的蛋撻味道全然不同。 貝倫蛋撻只此一家,故遊客來里斯本就一定會來此打卡。



使人驚訝的是其店內廁所都滿牆高仿藍白青花瓷,別具一格。



餐畢,穿過對面的帝國廣場花園 Empire Square Garden,這裡居然有一座華麗的泰式涼亭。



發現者紀念碑 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 是里斯本的地標,展示15至16世紀大航海時代的輝煌歷史,紀念碑興建於1960年,為懷念航海先驅恩克里王子逝世五百週年而立。紀念碑高52米,外型像一艘卡拉維爾帆船,面向特茹河口,船頭昂首挺胸站立着領航者恩克里王子,手持帆船模型。紀念碑兩側站着大航海時代的重要人物,有航海家,詩人,傳教士等,包括著名的達伽瑪,麥哲倫,賈梅士 ...... ,背面是展廳入口,上面懸掛着象徵殖民時代的十字架形利劍,旁有船錨。





地面上一幅巨型的被稱之為風玫瑰世界地圖 Rosa dos Ventos,很難觀其全貌,標明了葡萄牙船隊經歷各大洲的路線和年代,清晰地看到1509年和1514年分別到達馬六甲和澳門。




時間還早,紀念碑前遊客不多,一邊的貝倫商業區冷冷清清。接近10點鐘,越過帝國廣場去哲羅尼姆斯修道院輪候進場,遠遠望去已經有不少人排隊。



乘排隊輪候間隙到修道院附屬教堂的南門看看,這道門是典型的曼努埃爾風格,融合了海洋宗教和自然元素,門高32米寬12米延伸兩層,頂端是葡萄牙式聖十字架和聖母瑪麗亞雕像,下面許多雕塑人物圍繞著航海家恩里克王子。兩扇門楣上方半圓形浮雕描繪了聖哲羅姆斯的生活場景--為獅子拔刺及在沙漠苦修 ...... 等等,浮雕中央是曼努埃爾一世的皇家紋徽,象徵皇權的神聖。整座南門精緻華美,由葡萄牙建築師胡安·德·卡斯蒂略設計。




排了半個小時隊從西門進入聖哲羅尼姆斯修道院 Jerónimos Monastery,修道院及附屬聖瑪利亞教堂 Igreja de Santa Maria de Belém 由曼努埃爾一世國王為紀念航海家達伽瑪從印度返航而修建,也是當時的皇室修靈場所。西門從哥德風格過渡到文藝復興,由法國雕塑家尼古拉·尚特林設計。



1755年里斯本遭遇8.9級大地震,修道院沒有受到太大破壞,當時的皇室成員在此做彌撒而躲過一劫。如今對外開放的僅是其最華美經典部分,庭院,迴廊都是典型的馬努埃爾風格,綜合了歐洲,摩爾和東方元素。迴廊有哥德式尖形拱頂,石制蕾絲般的窗框,石柱和框架上雕塑精美的纜繩,船錨,貝殼等海洋生物,盡顯大航海時代特色與文藝復興風格。人流受控並不擁擠,遊客先上二樓順時針方向參觀,不能往回走,保證了秩序不會混亂。















整座修道院建築用當地一種特殊岩石建造,在陽光下有些閃光。隨著葡萄牙國力日漸衰弱,曼努埃爾風格也隨之逐漸消失。迴廊下層有很多藍白磁磚拼貼畫,濃濃的葡萄牙風情。




葡萄牙作家詩人的石棺也在修道院內


離開修道院再排隊參觀緊鄰的聖瑪麗亞教堂 Igreja de Santa Maria de Belém,進門就見金光閃閃的祭壇,中殿由六根雕塑精美的柱子支撐。





作為王室的萬聖殿,這裡供奉着幾位重要歷史人物的墳墓,包括首次透過海路到達印度的著名探險家瓦斯科··伽瑪,以及以史詩《盧西亞達斯》而聞名的民族詩人路易斯··賈梅士。葡萄牙國慶日就是賈梅士逝世之日。


Túmba de Vasco da Gama

Tomb of the Portuguese Poet Luis Vaz De Camões

離開修道院時,外面已經擠滿輪候的人群。


越過帝國廣場,民間藝人在廣場獻藝,見到一些藝術造型,步行到河口就看到貝倫塔 Belém Tower 立在眼前。該塔和聖哲羅尼姆斯修道院都在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之中。




貝倫塔 Belém Tower 建於葡萄牙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是曼努埃爾融合摩爾風格的典型案例,修建在特茹河口的一個小島上。最初作為軍事防禦工事矗立在特茹河口,保護里斯本不受外敵入侵。後來改成海關,電報房,底層還用作監獄。這裡也是里斯本的禮儀門戶,葡萄牙探險家登船和下船點。


為控制人流,登塔參觀須排長隊,隊伍蝸行,一個小時後才入內。事後覺得很失策,貝倫塔外面看看就好。內部除了登高遠眺特茹河上的4月25日大橋,幾門防制古砲,古井,介紹每間房的功能外,沒有什麼特別吸引力。登高的樓梯不夠一米寬,一個人也勉強上下,難怪要嚴格控制人流。







在貝倫區一氣呵成,參觀了三個景點,彰顯了葡萄牙大航海時代的榮光,行走在這些建築群中猶如與歷史對話。差不多午後時分,在附近小餐館午餐後,搭車回商業廣場,繼續下午的行程。




在商業廣場搭28號小巴直奔里斯本的制高點聖喬治城堡 Castelo de São Jorge,仍舊在昨天的聖路易觀景台站下車,昨天沒有注意到觀景台下面拱門的牆壁都是壁畫,當地稱之謂里斯本壁畫史 History of Lisbon Mural。




從觀景台對面的小路向城堡走去,巴士在僅一輛車寬的道路行駛,行人須貼着牆壁讓路,險象橫生。路邊有街頭藝人表演,還有人在破敗的陽台上自彈自唱並用繩子吊下罐子收錢。也有人在賣畫,孔雀來湊熱鬧。





用里斯本卡免排隊進入聖喬治城堡 Castelo de São Jorge,城裡城外很多孔雀,叫聲此起彼落,似乎在宣稱這裡是它們的地盤。




一尊阿方索一世銅像立在廣場,這位開國君主於1147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中從摩爾人手中奪回了里斯本。廣場四周是殘壁斷瓦。



爬上城牆制高點,遠處的特茹河,市區景觀和4月25日大橋一覽無遺。













聖喬治城堡見證了葡萄牙從穆斯林統治到基督教復興的歷史變遷。由於在貝倫區耽擱了太多時間,到達城堡已經是傍晚時分。天色漸暗時間有限,身體也略感疲憊,雖然有許多地方還未涉足,意猶未盡,也只得打道回酒店。徒步下坡道,經阿爾法瑪區的超市,買了食物回酒店品嚐。見酒店樓下一隊青年樂隊表演歌舞,不亦樂乎。









(其它遊記請參閱:"環球遊記 索引""萍踪浪影""東遊漫記" 和 "浪跡天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羅馬拾遺

 2025年4月15日 特雷维喷泉 Fontana di Trevi 下午即將離開羅馬踏上歸途,早晨退了酒店房間並將行李寄存,再外出隨意走走,欲探訪未曾去過的地方,也想再次參訪許願池等值得回味的景點。兩次在羅馬都投宿於特米尼火車站附近,推開窗門能看見教堂頂上的小金人聖像。今天路過...